长春科技学院常务副校长刘洋荣获第三届“大国工匠”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5-09-28

“育人的最高境界不是传授技能,而是点燃心火。”9月26日,刚刚获评2025年度“大国工匠”的长春科技学院常务副校长刘洋,在公开分享中道出了他对工匠精神与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他强调,新时代赋予工匠精神更深刻的内涵——从“一个人做好一件事”升华为“一群人开创一个系统”,其核心在于推动“人”与技术的同步进化。

这一洞见源于刘洋多年扎根一线的实践与思考。9月23日,以“匠心铸梦,向新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开幕。大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开幕式上发布了2025年度200位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刘洋名列其中。这一国家级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技术成就与突出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长春科技学院长期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办学方向的充分认可。

作为一名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并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的专家,刘洋始终致力于将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他主导创立了“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机械标兵班”,通过“精准师徒制”实现工匠精神的日常化传承与浸润。他立志培养的是“有灵魂、懂创新、能担当的未来产业骨干”。

如何将工匠精神的种子深植学生心田?答案蕴藏在一次次极限挑战里:带领学生集训,同吃住在车间,啃面包充饥,带伤坚持训练——目的并非刻意“吃苦”,而是引导学生在突破自我中发现潜能。

这份执着,闪烁在深夜实验室不熄的灯光下,镌刻在一张张精益求精的图纸间。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期间,作为常务副校长的刘洋身先士卒。凌晨四点的技术保障区,他仍与参赛团队反复推敲技术细节;桌面上20多份布满红笔批注的图纸,无声诉说着对“0.01毫米精度”(约头发丝直径的六分之一)的极致追求。这种对技艺近乎偏执的敬畏,通过他的言传身教,悄然浸润到每位学生心中,内化为他们共同的职业信仰。最终,他带领团队斩获零售赛项金牌。

“大国工匠”评选是弘扬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重要平台,旨在表彰各行各业技艺精湛、贡献突出的高技能人才。本届评选经过严格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环节,竞争激烈。

刘洋表示,这份荣誉属于长春科技学院全体师生,是对学校长期坚守应用型办学定位、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褒奖。他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扎根实践沃土,潜心钻研技术,勇担育人使命,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制造强国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长春科技学院表示,刘洋的获奖极大鼓舞了全校师生。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营造尊重技能、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的校园氛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懈奋斗。

这枚沉甸甸的“大国工匠”奖章,标志着工匠精神与创新人才培养在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深度融合。颁奖典礼结束后,刘洋便立即返回校园,投身于本科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一线。他办公室那盏常亮至深夜的灯,正是这种坚守的缩影。这灯光,与无数从这里走出、奋战在制造业一线的学子们的身影交相辉映,共同照亮青春梦想,汇聚成国家迈向制造强国的璀璨星河。

初审:马郡孺

复审:孟令哲

终审:孟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