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院眼视光学专业举办医学验光场技能大赛

来源:医药学院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5-11-07

医学验光作为眼视光学专业的核心实践技能,是连接理论知识与临床服务的关键桥梁。为检验学生实操能力、规范验光操作流程,11月4日,医药学院在205视功能实训室、211综合验光实训室、212角膜接触镜实训室,成功举办“以赛练技砺匠心,精准验光筑根基”眼视光学专业技能大赛。

赛前筹备

赛前筹备:细致周密,为竞赛保驾护航。

为确保大赛公平、有序、高效开展,眼视光学教研室提前谋划、精准部署,从设备、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设备保障组对2台综合验光仪、1台电脑验光仪进行全面调试与校准,反复核验度数精准度与部件灵活性,同时备好2套试戴架、视力表及备用设备,杜绝因设备问题影响竞赛进程;评委组由4名经验丰富的眼视光学教师组成,赛前通过专项培训统一评分标准,明确“规范性、精准度、效率、沟通”四大评分维度的细节要求,确保评分公平公正;现场精心组织划分“候考区”“验光操作区”“评委评分区”,张贴清晰的操作流程指引与评分标准,让竞赛各环节一目了然。

此外,教研室还开展赛前集中培训,教师结合临床案例,详细讲解医学验光全流程要点,重点演示瞳距测量、散光轴位调整、双眼平衡调试等关键操作的易错点,同时分享患者沟通技巧与应急处理方法(如应对患者配合度低、数据异常等情况),帮助参赛学生梳理操作逻辑,夯实竞赛基础。

赛中竞技

赛中竞技:专注严谨,展专业实操风采。

11月4日上午8时,随着第一组参赛学生进入操作区,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竞赛分为“基础操作”“综合验光”两大模块,每人限时10分钟,需完成从患者沟通、设备调试,到电脑验光初筛、综合验光仪操作、主观验光调试,再到屈光度数确定与结果记录的全流程操作,全方位考验学生的实操能力与临床应变能力。

在操作区,参赛学生身着专业服装,神情专注、动作娴熟。面对“不同屈光状态模拟患者”,他们首先耐心沟通,了解“患者”用眼需求与视觉困扰;随后规范调试设备,仔细校准综合验光仪参数,精准测量瞳距;在主观验光环节,通过“增减镜片度数”“调整散光轴位”等操作,结合“患者”反馈反复微调,力求得出最精准的屈光度数;最后认真填写验光记录单,清晰记录各项数据。整个过程中,评委教师紧盯操作细节,从“设备校准是否到位”“度数调试是否精准”“沟通是否专业耐心”“时间把控是否合理”等方面逐项评分,并在《评分依据表》中详细记录扣分原因,确保评分有据可依。

候考区的学生们也毫不松懈,有的轻声梳理操作流程,有的回顾赛前培训重点,现场既紧张又有序,充分展现了眼视光学专业学生“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下午16时,随着最后一名参赛学生完成操作,本次大赛圆满结束。

赛后总结

赛后总结:以赛促学,为成长赋能引路。

大赛结束后,评委组第一时间汇总得分,去掉1个最高分与1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优胜奖15名。随后,教研室召开竞赛总结会,评委教师针对学生实操中的共性问题(如部分学生忽略验光前设备校准、双眼平衡调试不够细致等)进行集中点评,逐一向参赛学生发放《实操改进建议表》,帮助学生精准定位薄弱点,明确提升方向。 同时,教研室将竞赛现场照片、优秀学生操作视频整理归档,撰写专题新闻稿,并计划将竞赛评分表、验光记录单作为教学案例,将优秀操作视频纳入教学资源库,供后续实操课程教学使用。此外,结合竞赛结果,教研室还将在后续课程中增加“薄弱环节专项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实操能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标。

以技立身,为专业发展蓄力。本次医学验光技能大赛,既是眼视光学专业学生实操能力的检验,也是实践教学成果的展示:对学生,能补短板、提技能、夯实习就业基础;对教学,可为优化课程与方法提供依据;对专业,能强化“重技强实践”特色、提升区域影响力。未来,医药学院眼视光学教研室将持续以竞赛为抓手,搭实践平台、促理实融合,培养“懂理论、精实操”的眼视光人才,为眼视光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初审:孙 莹

复审:孟令哲

终审:孟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