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多领域实际需求的深度融合,夯实科研创新基础,明确后续研究方向,9 月 19 日,我院人工智能应用与研发科研团队在 1211 会议室召开 “智能科研:基于人工智能应用与研发” 研讨会。会议由王艳伟博士主持,本次会议聚焦 “总结成果、明确方向、聚力创新” 三大核心,分三大环节有序推进,为团队新学期科研工作绘制清晰蓝图。

一、集思广益定队名,凝练团队核心特质
会议伊始,王艳伟博士带领全体成员围绕 “团队定位、研究领域、发展愿景” 展开热烈讨论。结合团队深耕 “AI + 农业”“AI + 医养”“AI +康养” 等跨界研究的特色,最终确定团队名称为 “润物智能”。该名称既凸显了团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研究根基,又体现了其打破学科壁垒、服务多领域需求的跨界优势,为团队树立鲜明标识,增强成员归属感与凝聚力。
二、复盘上半年科研进展,锚定 9 月起研究目标
会上,团队成员系统梳理了上学年科研项目的推进情况,初步确定了团队在 “智能切割鹿茸保定架智能医养康养智能驾驶轮椅” 等项目的研究方向。
基于成果复盘,会议明确 9 月起的研究目标:团队将以 “小而精、实而效” 为原则,按 2-3 人一组划分子课题小组,各小组需围绕上述研究方向或拓展领域,开展文献深度梳理、需求调研分析,确定具体研究切入点,形成可落地的研究方案,推动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
三、强化科研导向,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
王艳伟博士在总结上学年团队科研工作时强调,科研创新需 “脚踏实地、靶向发力”:一方面要鼓励成员打破思维定式,在技术研发中融入更多原创性思路,同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专利申请、论文发表等方式,为科研成果筑起 “保护屏障”,推动成果高效转化;另一方面要坚决杜绝 “假大空” 研究,所有项目需紧密对接社会发展需求 —— 如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同时贴合学校学科建设重点,实现科研与教学、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
为保障研究高效推进,会议明确将每周四定为 “科研团队总结讨论日”,届时各小组将汇报研究进展、分享遇到的问题,通过集体研讨寻求解决方案,形成 “及时复盘、动态调整” 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团队科研工作稳步向前。

此次研讨会不仅全面总结了团队上半年的科研成果,更清晰勾勒出下一阶段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凝聚了团队共识、激发了创新活力。未来,我校智能创新与跨界应用科研团队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耕人工智能跨界应用领域,以扎实的科研成果为学校学科发展赋能,为社会进步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初审:杨继
复审:孟令哲
终审:孟祥杰